卡住华为“脖子”的滤波器到底有啥奥秘值得了解一下
日前,华为P50系列手机又不出所料地在网上引发了诸多关注与热议。除了华为“最后的倔强”这一个话题之外,还有一个被众多网友关注的地方就是“5G芯片只能当4G用”这个槽点了。
据了解,造成华为P50系列“5G芯片只能当4G用”的缘由是卡在了射频芯片滤波器方面。
那么,技术能力点满满,连核心处理器芯片都能研发的华为,为何就偏偏被滤波器这个元器件“卡住脖子”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射频芯片,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让无线电信号与数字信号进行相互转化的一种芯片。我们一般说的“手机有信号”,其实靠的就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来实现的。
射频芯片肩负着对信号的收发、频率合成、功率放大等功能。而基带芯片则负责信号的转化和协议处理功能。
简单来说,当射频芯片中的滤波器让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通过并被射频芯片将信号接收合成,传给基带芯片完成由无线电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化;
其后,再经过核心处理器芯片以及各种硬件、应用程序的解析之后,那些无线电信号就变成了手机上的语音、图片、视频及各种应用交互了。
据了解,在支持5G的智能手机要具备接收5G信号频段的射频芯片及滤波器来做支撑。而正是因为被“卡脖子”,让华为的5G设备没有办法获得所需的滤波器。
这么一来,没有了可用的5G射频芯片,华为的P50系列手机就没法接收和发送5G信号,自然也就只能“5G芯片只能当4G用”了。
例如,业内鼎鼎大名的村田电子(Murata)、思佳讯(Skyworks)、博通(Broadcom)、威讯联合半导体(Qorvo)、高通(Qualcomm)。
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材料、工艺方面,这5大巨头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在5G滤波器这个射频芯片里的核心元器件方面,美国的博通和Qorvo更是处于垄断的地位。
而目前由于性能、技术等各方面原因,BAW(声体波)滤波器成为5G手机的首选。
据市场调查研究机构的分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BAW滤波器方面,博通和威讯联合半导体这两家美国公司就分别占据了87%和8%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产射频芯片产业链虽能量产5G天线G射频开关等射频芯片的组件,但在滤波器这个元器件上还线大巨头的“脸色”,基本上要依赖进口。
正是由于 5G射频芯片中所需的滤波器主要技术来自美国,这就让被“卡脖子”的华为怎么也无法绕开。由此,华为P50系列手机也只能“5G当4G用”。
有业内专业的人介绍,目前在射频芯片领域,欧美、日本的5家巨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专利资源,这些技术专利都成为了都成阻挡其他射频芯片产业链上公司发展的壁垒。
同时,为了抬高门槛,这些巨头们甚至对把相关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产线设备都变成了单独定制。这无疑即强化了对代工厂的把控力度,也增加了别的企业生产、研发的难度。
不过,据了解,目前为摆脱被“卡脖子”的制约,华为海思已经在研发SAW滤波器,并且在逐步完善产业链。
当然,在全球芯片行业里国内企业还是处于后来者的地位,在设计、工艺和材料很多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困难要消耗时间、资本、人力的投入去追赶与攻关。
只有国内厂商掌握核心技术,未来才能避免被“卡脖子”状况出现。让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商继续在5G手机赛道上公平地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