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完成技术审核 六颗卫星中的四颗搜救载荷是西安造
 时间: 2024-07-07 |作者: 火狐体育亚洲官网

  近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第66届理事会确认:北斗系统搭载的六颗搜救载荷符合全球中轨卫星搜救系统空间段标准要求。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

  这是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化工作取得的又一次重要进展,将有利于我国履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提升全球遇险与安全报警效率。

  在所有通过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审核的六颗卫星中,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其中四颗卫星搜救载荷的研制工作,均工作在中轨道上。

  在沙漠、森林、海上、航空飞行区域等全球任何普通手机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只要你有一台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地面应用终端,就可以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通过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卫星实现定位,并及时得到救援。

  以远航船只为例,当航行在海上的船只遇险后,使用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地面终端的人员可主动触发或因终端遇水而被动触发,所有加入搜救组织的卫星中离事发地最近的一颗就会接收到地面终端的信号,随后便会将接收到的终端信号通过搜救载荷转发到地面站。地面站做定位并对人员位置做识别后,会将识别到的信息传递到具体负责地面搜救的工作站进行登记,搜救工作站就会通知救援人员前去救援。

  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这个“国际俱乐部”,更重要的意义是使中国的北斗三号卫星系统融入国际应用。我国从2017年启动这项工作,此后分别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和11月,分三批次在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上搭载了搜救载荷。卫星入轨后,开展了星地联调、在轨测试和入网测试。经过历时三年多轮审查、测试和复核,对国内外不一样的区域充分验证了北斗搜救载荷的遇险信号转发性能。全部11项指标均通过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技术审查,受到了各成员国代表的好评。代表们表示,北斗搜救载荷具备优秀能力的链路裕度,能够有效提升遇险信标识别效率。

  西安分院承担研制的北斗搜救载荷,最大的特点是工作带宽比较窄、指标要求比较高。

  据西安分院负责北斗三号卫星搜救载荷总体设计任务的袁国靖介绍,该搜救载荷最重要的包含六台单机,研制难度最大的是变频器里的晶体滤波器和固态功率放大器两台产品。尽管早期从事搜救载荷的研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北斗三号卫星部件100%国产化的目标要求下,必须要实现晶体滤波器和固放的国产化应用,这也是实现搜救载荷下行信号正常工作必须要满足的技术要求。

  这项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晶体滤波器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经过与合作厂家多轮的技术攻关,始终没有办法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最终通过调整模块指标才实现了应用的目标。而在国产化固放的研制过程中,由于频率资源的要求,该固放的指标要求比一般的固放产品要求提升了一倍,并且要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工作。在西安分院微波所设计师和总体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才成功实现了自主的国产化研制。最终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化搜救载荷成功在北斗三号卫星上实现应用,全部指标满足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考核。

  据了解,下一步我国将继续优化提升北斗三号卫星国际搜救服务性能,基于北斗国际搜救服务完善我国陆上个人救援、航空遇险跟踪、海上遇险搜救体系建设,为全球航海、航空和陆地用户更好的提供“北斗守护”和应急救援的“中国方案”,让中国北斗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